本田为0系列电动车平台开发全新制造工艺
发布时间:2025-02-25   作者:Abigail Bassett
  • 搭载ADAS组件的本田0系列电动车的剖视图。(本田)
  • 本田与日立 Astemo 合作开发了新型e-Axle电机,将用于未来的本田 0 系列平台,逆变器位于电机旁边。(Abigail Bassett)
  • 本田的新型e-Axle电机将在0系列平台上提供50kw和180kw两种选择,最大功率输出可配置为360kw。(Abigail Bassett)
  • 本田0系列电动车的完整电池箱。(本田)
  • 本田0系列电池外壳的横截面,展示了电池组的集成冷却通道。(本田)
  • 日本本田枥木研发中心大厅内的本田概念车。这款电动车在2024年的CES 上首次亮相,预计将成为首批投产的本田0系列车型之一。(本田)
  • 本田的新型大型铸造机之一,将生产本田0系列电池箱。(本田)
  • 本田表示,其新型恒定直流斩波(CDC)熔接技术可以焊接较薄和较厚的高强度钢片,飞溅更少,连接效果更好。(Abigail Bassett)
  • 本田0系列电池模块采用质量控制跟踪系统进行组装。 设备上的绿色指示灯可确认连接正确。(本田)

本田2026款量产电动车将带来众多全新理念。

从20年前的阿西莫(Asimo)机器人到发射轻型卫星进入轨道的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本田公司始终走在交通运输技术创新的前沿。在日本栃木县10月初举行的技术展上,本田公司公布了即将推出的本田0系列电动车架构(英语Zero,写作数字0)。这是完全由本田内部独立设计的首款电动车平台。本田还介绍了为实现其核心设计和技术理念而首创的一系列先进制造工艺。

1
更小的电机,更强劲的动力

本田公司表示,全新0系列平台的目标是达到美国环保署(EPA)规定的300英里(483公里)续航里程,同时还要保持“纤薄、轻便、智慧”的特点。虽然本田公司的高管并未透露关于电池组、充电架构或额定输出功率的具体信息,但他们还是对部分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田公司与其合作伙伴日立安斯泰莫(Hitachi Astemo)共同开发了新型e-Axle电机。本田表示,与同类产品相比,新款电机的体积和重量均减少了40%。为节省空间,逆变器被直接置于电机旁边。0系列平台将提供50kW和180kW的可选配置方案,其最大输出功率可达360kW。

本田表示,0系列平台的电池“比目前市面上量产电动车使用的标准组件薄6%”,但没有透露其用于比较的竞品。由于采用了新型模块化制造技术,电池箱中的零件数量已从60多个削减至仅仅5个。

本田表示,在采用800V架构的情况下,软包电池能够在10-15分钟内从15%充到80%。这款电池由本田与LG组建的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并于本田俄亥俄州马里斯维尔(Marysville)工厂进行生产。

本田计划在2030年前在北美市场推出7款基于该平台的电动车。0系列平台对本田实现全面电动化至关重要,它将助力其在2040年前实现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占全球销售100%的目标。搭载该平台的首款电动车为即将上市的本田Saloon,这款轿车已在2024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消费展(CES 2024)上亮相。量产版Saloon将在CES 2025上推出,届时可能会采用新名称。Saloon将成为0系列的旗舰车型,随着后续车型的推出,该平台技术也将陆续应用于其它价位更低的电动车上。本田表示,量产版Saloon将作为2026款车型上市。

2
制造工艺升级和创新技术应用
为实现0系列平台“纤薄、轻便、智慧”的目标,本田专门为该平台开发了新型制造工艺,并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机器设备,这些设备将于明年到达俄亥俄州工厂。

本田购置了六台6000吨的超大型铸造机,最初将用于制造0系列平台的电池箱,未来还将扩大应用范围,用于生产后舱模块等车架结构。这些机器能够为本田在该平台上打造的不同尺寸车型(包括轿车和SUV)生产模块化电池箱。本田还将使用三维摩擦搅拌焊接(FSW)技术减少零件所受的热量,从而在减少零件变形的同时增强接头之间的强度和气密性。本田在其全地形车(ATV)上开发了这项技术,并首次应用于2012款(及以后的)雅阁前车架的量产。

本田公司在焊接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开创性进展,研发出了恒定直流斩波(CDC,Constant DC Chopping)熔接技术。该技术能够使各种厚度的高强度钢板在焊接过程中减少飞溅物,并同时增强焊接强度。本田从生产线和发电机领域的逆变器应用中汲取经验,以改善焊接过程中的热量分布并维持热量恒定,从而提高了连接质量。本田表示,只需更换焊接枪并在焊接与机器人控制器中添加软件,便可实现CDC熔接技术的推广应用。公司将首先在0系列平台的生产线上应用这项技术,并逐渐推广至内燃机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从而实现全系列产品20%左右的减重。

本田还计划推出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人工质检流程的数字化,并提高零部件的可追溯性。本田在日本展示了一款安装在工人安全帽上的摄像头,它能够拍摄焊接视频并评估其质量。由于本田即将在内燃机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混合生产线上再加入电动车,因此公司还采用了数字孪生技术,以尽可能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并管理不同动力总成的制造复杂性。

3
安全性与灵活性的提升
除了创新的制造方式外,本田还重新设计了未来纯电动车的车架和车身组件,以改善操控性、减轻重量,并提高在碰撞中的表现。例如,新设计降低了e-Axle电机的位置,以避免在碰撞事故中撞击车身。本田的工程师告诉SAE,利用新车架和车身组件,他们已成功将小重叠碰撞测试中的碰撞力转化为旋转力,而非使其直接作用于座舱。

本田还采用了阿西莫机器人的陀螺仪姿态解算(Gyro attitude estimation)和稳定控制技术来改善未来汽车的动态性能。这些技术将被整合到一个ECU中,旨在通过控制悬架、转向、制动和驱动电机确保平稳的过弯性能和车身操控管理。

 

等级

打分

  • 2分
  • 4分
  • 6分
  • 8分
  • 10分

平均分